产品系列

PRODUCT SERIES

碳化硅长晶炉有什么技术难点?

创建时间:2025-04-30
浏览量:0

长晶炉是碳化硅晶体生长的核心设备,与传统晶硅级长晶炉有相同性,炉子结构不是非常复杂,主要由炉体、加热系统、线圈传动机构、真空获得及测量系统、气路系统、降温系统、控制系统等组成,其中的热场和工艺条件决定了碳化硅晶体的质量、尺寸、导电性能等关键指标。

一方面,碳化硅晶体生长过程中温度很高,且不可实施监控,因此主要难点在于工艺本身。主要难点如下:

(1)热场控制难:密闭高温腔体监控难度高不可控制。区别于传统硅基的溶液直拉式长晶设备自动化程度高、长晶过程可观察可控制调整,碳化硅晶体在2,000℃以上的高温环境中密闭空间生长,且在生产中需要精确调控生长温度,温度控制难度高;

(2)晶型控制难:生长过程容易发生微管、多型夹杂、位错等缺陷,且相互影响和演变。微管(MP)是尺寸为几微米到数十微米的贯穿型缺陷,是器件的杀手型缺陷;碳化硅单晶包括200多种不同晶型,但仅少数几种晶体结构(4H型)才是生产所需的半导体材料,生长过程中易产生晶型转变造成多型夹杂缺陷,因此需要精确控制硅碳比、生长温度梯度、晶体生长速率以及气流气压等参数;此外,碳化硅单晶生长热场存在温度梯度,导致晶体生长过程中存在原生内应力及由此诱生的位错(基平面位错BPD、螺旋位错TSD、刃型位错TED)等缺陷,从而影响后续外延和器件的质量和性能。

(3)掺杂控制难:必须严格控制外部杂质的引入,从而获得定向掺杂的导电型晶体;

(4)生长速度慢:碳化硅的长晶速度非常慢,传统的硅材料只需3天就可以长成一根晶棒,而碳化硅晶棒需要7天,这就导致碳化硅生产效率天然地更低,产出非常受限。

另一方面,碳化硅外延生长的参数要求极高,包括设备的密闭性、反应室的气压稳定性、气体通入时间的精确控制、气体配比的准确性以及沉积温度的严格管理。特别是随着器件耐压等级的提升,对于外延片核心参数的控制难度显著增加。此外,随着外延层厚度的增加,如何在保证厚度的同时,控制电阻率的均匀性并降低缺陷密度,成为了另一大挑战。在电气化控制系统中,需要实现高精度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的集成,以确保各项参数能够准确、稳定地得到调控。同时,控制算法的优化也至关重要,它需要能够实时地根据反馈信号调整控制策略,以适应碳化硅外延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变化。

碳化硅衬底制造主要难点:
从供应端来看,对于碳化硅长晶炉而言,由于设备认证周期较长、厂商更换成本高、稳定性风险等因素,国产供应商尚未向国际主流碳化硅厂商实现设备供应。